前几天,看到一个让人堵心的视频。 视频里,弟弟吵着要翻姐姐的柜子,而姐姐明确表示拒绝。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 结果,姐弟俩互不相让。这时,奶奶抱着弟弟,硬是打开了姐姐的柜子,姐姐瞬间崩溃。 这一幕,相信是很多二胎家庭的缩影; 生二胎前想得有多美,二胎出生后就有多打脸! 有网友说:姐姐这么大了应该让着弟弟。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 乍一听没问题,不是什么大事,姐姐不要太矫情。 但换位思考,弟弟是要翻姐姐的东西,“看”和“翻”性质完全不同。 所以才有更多网友站在姐姐一边:是姐姐的东西就要经过她的同意才能动!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 或许很多人会问,这有什么好争的? 就像阿德勒所说:这与父母对待不同孩子的态度有关。 是的,他们争的是父母的态度。 老大被尊重 才能有爱老二的能力 知乎上,有个妈妈说要二胎是儿子的愿望。 妈妈很尊重儿子,如实告知儿子生二胎后会发生的各种变化。 没想到,儿子的回答令人惊喜。 图片来源:《奇葩说》 妈妈说第一年照顾他的时间可能变少; 他淡定回答:“没关系,我大了可以照顾自己了。” 妈妈说:“弟弟妹妹会分走你的钱。” 他回答:“没关系,我愿意分给弟弟妹妹。” 妈妈说:“弟弟妹妹很可能会打扰你的学习。” 他回答:“没关系,我尽量在学校写完作业。” 妈妈又说:“生了不能退货了。” 他笑着回答:“没事,妈妈你生吧,我喜欢弟弟妹妹。” 可想而知,妈妈尊重老大的结果,就是收获了暖男一枚。 妈妈怀孕时,老大可能还会做饭,每天早晚对着妈妈肚子说话、唱歌、讲故事; 和妈妈一起准备老二的东西、起小名,还要留着好吃的给弟弟妹妹。 然后,妹妹出生了。 作为哥哥,他每天都要和妹妹说话、亲妹妹、哄睡、妹妹拉尿,他也给妹妹耐心清洗。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 反观很多二胎父母,不会给老大提前做好心理建设,还希望老大懂事。 老大的地位岌岌可危,只会更失落,怎么还能去爱老二?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同胞竞争”,老二出生,老大面临各种压力和比较,从而形成竞争关系。 同胞竞争,是孩子的本性。不同的阶段,老大会有不同的“竞争”目标和方式。 而父母对老大的态度,决定了二胎关系的走向。 图片来源:《奇葩说》 所以,父母首先要信任、安抚老大,并赋予老大更多的责任。告诉老大,给他的爱不会少,而且还会持续续航。 父母拿捏好尺度,不是让老大被迫分一杯羹给老二,而是让老大得到更多的爱,心甘情愿爱老二。 得到尊重的老大,没有了“失宠”的顾虑,就会把宠爱传递给老二。 得不到父母的尊重 老大失去的不仅仅是自信 相信大多父母生二胎,是希望来作伴的,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会平衡两个孩子的爱,尤其是不懂尊重老大。 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对老大来说是一种伤害。 1、自卑心理 心理专家发现: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会不自觉对某个孩子特别偏爱。 现实中,不少父母是相对偏爱老二的,他们常常忽视老大的情感需求。 《敞开心扉的少年》中,小男孩蹦蹦明明有名字,上台却介绍自己是蜜糖的哥哥。 因为父母对妹妹蜜糖很宠爱,经常拍视频,而哥哥蹦蹦总是无意间成为背景。 图片来源:《敞开心扉的少年》 老大有很多诉求,却不敢告诉父母,因为他得到的答案永远是:你懂事,让着弟弟(妹妹)。 JoniceWebb博士通过解释“童年期情感忽视”这一概念,得出一个结论:在一个家庭中,当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父母足够的认可、接纳、和回应,孩子便学会了去隐藏或者压抑他们的真实感受,情感忽视的负面影响就发生了。 如果父母不能平等地“发糖”,那个糖少还要懂事的老大无法排解内心的郁闷,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自卑。 2、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前段时间看《爱的厘米》,剧中的姐姐优秀,弟弟却是个废柴。 这些都源于爸爸的偏心: 弟弟结婚要钻戒,父亲让姐姐筹钱。 姐姐要结婚,爸爸让她推迟婚礼,因为弟弟刚失恋,看着姐姐结婚会难过。 姐弟俩同时出车祸,父亲要求先救弟弟。 图片来源:《爱的厘米》 不管弟弟如何突破底线,甚至过界,姐姐都一再忍让。 姐姐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是讨好型人格的具体表现。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当被父母区别对待时,就用付出和牺牲求得关注。 他们小时候常常被父母忽视,长大后仍然渴望父母的接纳和认可,哪怕不合理的要求也不会拒绝。 图片来源:《敞开心扉的少年》 作为老大,他们不敢脱离原生家庭,于是在讨好的路上越走越远。 3、嫉妒过度,演变成逆反 心理学家提出,当一个家庭有新生命出生,并且成为整个家庭的焦点时,手足矛盾便会发生。 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了。 嫉妒的老大常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有时粗暴,有时又退化成小孩。 为什么一个正常的嫉妒行为,却成了很多老大心里的疙瘩? 图片来源:《奇葩说》 美国普渡大学社会学家JillSuitor对这一现象做出了解释:父母对某个孩子偏心,会激起另外一个孩子对父母的怨恨和对手足的嫉妒。 这个嫉妒的孩子可能会毫无理由地暴力攻击另外一个孩子,或争抢父母的爱和资源。 但父母如果不尊重老大,或置之不理、不以为然的话,老大会有逆反心理,很自然的利用这种暴戾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终于,父母的偏爱不仅让老大成为牺牲品,还成为了手足矛盾的制造者。 好的父母 都是练习平衡木的智慧高手 李玫瑾说,二胎降临,教育重点应该放在老大身上,而不是袒护小的。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 好的教育,就像在走平衡木,尊重了老大就走得稳当。 如何做到尊重老大,可以从3方面做起。 首先,摆正心态,给老大“按需分配”的爱。 每个老大都会经历一段独宠的时光,直到老二出生。 父母不要指望做个端水大师,而是摆正心态,做个平衡高手。碗里的水不一样多,才是二胎家庭的常态。 心理学上,好的夫妻关系遵循三个原则:平等、按需分配、共有。 同胞关系同样适用,孩子都有需求,但不需要一人一半,一模一样。 对老大只要按需分配,尽量将爱给足就行了。比起“平等”的爱,老大更想得到“专属”的爱。 给老二生理上的照料,就要给老大更多情感上的关注。 图片来源:《敞开心扉的少年》 父母及时看见,告诉老二这是老大的专属时间,才不会让老大觉得父母偏心,让老二觉得占了上风。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看见即疗愈。 正视老大的需求,然后治愈老大的心病,同胞关系会更融洽。 其次,认可老大,赋予老大权利。 心理学家伯特·海灵阁认为,要让老大站在他应该在的位置上,授予一定的权力。 既然要尊重老大,就要认可老大的“权威”。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 作家李一慢,讲过两个孩子相处的经历。 玩游戏,允许哥哥发脾气,实在忍不住,可以打妹妹的屁股。 李一慢觉得哥哥没有滥用权利,反而“训练”了忍耐的功力,不会轻易动手。 而妹妹也知道自己过分,哭闹过后又和哥哥友好相处了。 谢楠在《奇葩说》里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真正的爱,是不能够被规则制定出来的。它应该是当你内心充满了安全感,你自发地去表达、去感受的。” 父母让大一点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说了算,而且鼓励他参与到育儿中来,他的安全感自然油然而生。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 有了安全感,他会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对弟弟妹妹释放友好信号。 最后,不骄纵老二,引导老二承担责任。 如果父母心中只有二宝,犯错只会骄纵,对早出生几年的孩子很不公平。 所以,父母还要给二宝一样东西---“规矩”。 我们要告诉二宝:在大宝专注一件事的时候,比如玩玩具、画画、写作业……时不能去打扰,不能破坏大宝的东西,想要加入需要征求大宝的意见。 如果二宝犯错,一定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道歉,还要承担责任。 心理治疗师苏珊说:“明智、成熟的父母会考虑到家庭中每位成员的感受和需求。” 作为父母,不忽略二宝的教育,才能不因为偏心和无原则,毁了大宝,害了二宝。 家庭的幸福,不是靠大宝的忍让,而是靠两个孩子共同创造。 不骄纵二宝,才能让隔阂不轻易产生。二宝有担当,大宝才会没有压力地爱二宝。 戴维·弗罗斯特说:“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是一个家长。当你有两个孩子时,你就是一个裁判。” 很多老大还没比赛,就被判输了。可见,比一碗水端不平更可怕的是偏心。 图片来源:《爱的厘米》 特别赞同一句话:温馨的二胎家庭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老大,老大爱老二。 被爱包围着的老大,才会充满爱心,才不会因为老二的出生而嫉妒、郁闷。 愿所有的二胎家庭,孩子都能活出自己最好的样子。 -END- 策划:MT 作者:妙黛 编辑:雪梨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汉河电缆 http://www.haomai-cable.com/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中华商机在线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