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大师 https://www.td010.com 沪指小幅下跌,创业板指涨逾1% ,盘面上,船舶制造、汽车芯片、航天航空、培育钻石、食品饮料、第三代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磷化工、化肥、煤炭、钢铁、钛白粉、煤化工等板块领跌两市。截至发稿,沪指下跌0.62%,报3522.33点;深成指下跌0.04%,报14471.44点;创业板指上涨1.10%,报3368.52点。 今日消息面: 1、美股半导体板块狂飙!巨头产能预订一空 新一轮涨价潮已来 2、坐拥“特斯拉印钞机” 马斯克个人财富达巴菲特3倍 3、11月金股推荐集中度升高:10家券商推荐伊利 9家推荐隆基 看好大消费、新能源 4、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习近平提出三点建议 5、中签后亏钱 还要不要坚持打新?接连破发下 有新股申购户数骤降近200万! 6、Facebook都改名了!股民急问A股公司:关于元宇宙你们准备干点啥? 7、稀土价格创九年新高 稀土供给端管控加强 三季报高增长概念股名单出炉 正如东吴证券所述,指数延续震荡格局,市场人气相比上周有明显好转,从当前趋势看震荡完毕后向上突破的可能性更大些,前期调整较深的科技股可重点留意。军工股近期受市场关注度逐步提高,可留意相关消息变化,其中核心的军工主机厂也可适当关注。 就后市而言,国开证券表示,预计11月仍难以打破震荡局面,形成重要趋势的概率不大。考虑到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PPI保持高位、物价上行压力较大等方面因素,市场情绪趋于谨慎,机构或调整持仓结构,一方面为年内结算做准备,另一方面开始布局2022年春季行情。 该机构进一步提出建议,11月以谨慎、保守为主,上半月市场对高层会议有一定憧憬,有望稳定市场风险偏好,加上三季报机构持仓倾向度较为明显,可适度布局绿色能源、新能源车等产业链的优质企业,下半月可伺机低吸年底前有望表现出超额收益的行业如银行、非银金融、食饮等,此外自下而上寻找三季度稳定增长、年报预期较好的品种。 爱建证券也指出,预计市场会在此区域震荡反复。三季报披露完毕,业绩的不确定性减小,市场的活跃度有望提升,不过由于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因此短期上行动力也不大。市场的震荡格局仍将维持,一旦市场有再次下探震荡区间底部过程,我们认为将提供短期交易机会。总体我们的依然谨慎为首要原则。注意仓位和收益预期的控制,耐心等待时机出现。 此前,华西证券提到,海外方面,11月初美联储Taper靴子落地后,市场将更关注加息时点提前的扰动,从联储官方表态看,高通胀仍是影响政策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相比于海外,国内货币政策更具空间,稳增长政策目标下,四季度宏观流动性有望维持相对充裕,海外货币政策转向难使A股发生系统性风险。市场仍走结构性行情。三季报显示A股业绩增速整体走弱,其中上游周期和高端制造业业绩高增,新能源产业链亮点频出,银行业绩稳步修复。 宏观方面,粤开证券认为“类滞胀”短期或将继续演绎扰动市场,但长远来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渐显,“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以及货币政策有望开启“跨周期”调节,维持宏观流动性的总体充裕,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有望转向边际宽松。 在操作策略上,粤开证券进一步分析,当下的配置有几点思路:1)国外方面,四季度Taper大概率会到来,国内方面,“保供”形势下,供给端的约束预计会逐步减轻,四季度PPI有望见顶后逐步回落,原油走势或是影响走势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建议四季度逐步收缩兑现通胀交易,尤其是国内定价的部分通胀交易品种。 2)均衡配置下着重挖掘优质低位品种,尤其是今年以来跌幅较大的大消费板块的低吸机会。虽然在PPI与CPI剪刀差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三季度大消费板块的业绩表现预计整体会较为平淡,一方面是疫情的零星反复使得预期的疫情受损板块的修复行情未能到来,另一方面是今年以来上游原材料的价格维持高位,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的背景下,向下传导的路径并不通畅,因此成本端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但我们预计进入四季度,随着PPI见顶回落,成本压力将逐步缓解,届时消费盈利有望企稳或环比改善,建议关注alpha属性的优质大消费龙头公司。 3)坚守高成长板块的中长期配置机会。从三季报情况来看,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成长板块业绩表现仍旧亮眼,机构资金仍重仓乃至加仓板块表明对其的看好,配置逻辑并未被证伪,叠加对四季度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转向边际宽松的预期,届时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有利于高成长板块的表现,建议继续关注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景气高端制造方向以及景气扩散下前期相对滞涨的券商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中华商机在线网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3
请发表评论